专业团队

天元汇聚各领域精英律师,拥有200余名合伙人,800余名律师及专业人员,凭借深厚的执业经验和项目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跨区域、综合性、一站式的法律服务和最佳商业解决方案。

专业领域

天元凭借30年法律实践经验和不断创新的执业能力,业务覆盖中国律师主要执业领域和新兴领域,并在诸多领域保持中国顶尖律师水准和跨团队综合服务能力,近年来连续承办了诸多开创先河的交易和极具行业影响力的项目和案件。

洞察资讯

天元律师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聚焦法律热点话题,凭借独到视角和市场洞察力,帮助客户了解法律最新变化,用专业的观察、分析与见解助力客户做出更为明智的商业选择与决策。

关于天元

作为国内具有长远历史和深厚文化的领先律所,天元始终以法律服务为根本,不断探索和创新,30年来与中国经济同向前行,在中国15个经济活跃城市设立办公室,在业内享有盛誉。

AI复活逝者的法律争议及合规建议
日期:2024年04月10日

一、问题的提出

AI复活逝者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逝者的图像、视频、语音等资料,训练深度学习模型重现其外表、声音、行为特征,模拟生成一个拥有逝者性格、记忆的数字人形象的过程。电影《流浪地球》中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就曾利用科技复活其因车祸去世的女儿丫丫。而随着深度合成技术和大语言模型的迅猛发展,AI复活逝者不再属于科幻电影的情节,现今虚拟数字人的门槛一再降低,可以低成本地实现仿真任何人的形象,国内有越来越多的遗属正通过AI技术复活逝者。例如,台湾音乐人包小柏利用AI技术令其因病去世的女儿在数字世界中复活,与亲人进行唱歌、对话,已故的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以数字人的形式重现舞台,使用AI技术合成的吴孟超院士也在葬礼上与学生进行了对话。甚至还有网友用AI技术复活了李玟、乔任梁等过世明星,这些明星的家属对于未经同意复活表示强烈反对,引发了大范围的社会舆论。种种现象都能说明,AI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纪念逝者的方式,但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和法律挑战不容忽视。

 

二、AI技术复活逝者的原理及风险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提供复活逝者服务的参与者众多,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人行业的头部企业、数字人服务商、AI创业公司,还有很多独立的技术团队,但其所采取的服务技术原理基本相同。从业务流程上,人工智能技术复活逝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1、收集训练资料:首先需要收集逝者本人的文字描述、图片、视频和声音资料,可以是公开渠道获得的资料,也可以是逝者家属提供。这些资料为AI算法模型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

2、算法训练:将上述收集到的训练资料输入到AI算法模型中,通过训练学习和模拟人类的声音、表情,分析逝者的文字描述、行为举止等信息,尽量还原和模拟出逝者的性格特征、记忆片段、情感表达等方面。

3、交互对话:在大语言模型的帮助下,可以定制特定的对话角色,用户可以输入问题或语音,实现与逝者“对话”的功能。

4、创立对应数字人:通过模拟逝者的思维和身体动作,结合全息技术,可以创造出逝者的三维虚拟数字人效果,在对话同时可以展示逝者的视觉模型、身体语言、行为模式等。

 

从前述业务流程来看,在AI复活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逝者的文字描述、图片、视频和声音资料等,在创建数字人时,需要模拟逝者的形象、动作,这即涉及到相关资料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涉及到逝者本人的相关权益。对此,《民法典》第994条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九规定:“自然人死亡的,其近亲属为了自身的合法、正当利益,可以对死者的相关个人信息行使本章规定的查阅、复制、更正、删除等权利;死者生前另有安排的除外。”《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 “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应当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其单独同意”。

 

根据前述规定,我国《民法典》明确,自然人的民事权利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这意味着当自然人死亡后,其民事权利能力随即终止,死者本人不再享有民事权利。但死者的某些权益,如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在其去世后仍然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些权益的保护主要是为了维护死者的尊严以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因此,如涉及AI复活服务,使用者需取得死者生前的单独同意,如死者没有表达相应意愿,应取得其近亲属的同意。如未获得死者近亲属同意,擅自使用AI技术复活死者,可能构成对死者利益的侵权,其近亲属有权采取法律措施。如果使用者擅自将AI复活的形象用于伪造遗嘱、传播虚假信息、进行诈骗活动等,甚至可能面临刑事法律责任。

 

在实践中,已经发生了多起涉及死者利益的侵权纠纷,法院基本上均支持了死者近亲属的维权主张。例如在LucaDotti与苏州工业园区金海华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一般人格权纠纷案中,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即认为,“金海华公司经营的‘赫本时光’餐厅店名、内部装潢、餐厅菜单、宣传材料等在本案诉讼前大量使用奥黛丽·赫本姓名、肖像,两者相互结合,明确、唯一指向奥黛丽·赫本。奥黛丽·赫本作为公众人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金海华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对奥黛丽·赫本的姓名、肖像予以商业化利用,虽有别于侮辱、诽谤、贬损、丑化的侵权方式,但其本质上仍属于未经过死者生前授权、许可或死者近亲属同意且以营利为目的的擅自使用,上述行为放任相关公众误认为金海华公司经营餐厅与奥黛丽·赫本存在特定联系的损害后果产生,且金海华公司据此获得经济利益,属于侵害死者人格利益的侵权行为。”

 

综上所述,我国《民法典》对死者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利益予以保护,如果需要使用AI技术复活逝者应获得死者本人的事先书面同意或近亲属的书面同意。在未获得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将存在较为明显的侵权风险。

 

三、死者人格利益的行使

如前所述,AI复活逝者应取得死者近亲属的同意。但应如何取得近亲属的同意,是全部同意即可还是仅个别同意,目前仍未有定论。从相关报道可以看出,对于是否复活逝者,近亲属之间也往往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某些近亲属是否可以仅凭个人意愿推动该事项,是否可能侵犯其他近亲属的权益,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民法典》对于死者权益的属性没有予以明确,我们理解,死者的肖像、姓名、隐私、名誉、荣誉、遗体等利益应当予以保护,原因是死者的人格利益具有利用价值。对死者人格利益的法律保护,应该既包括人格利益中的精神利益,也包括人格利益中的财产利益。《民法典》中对死者权益的“有权禁止”立法表述方式并不意味着该权利不能许可他人行使,“禁止”和“许可”作为权利“一体两面”的功能,并不因立法表述方式而被割裂。作为死者的近亲属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的使用行为,亦可许可他人行使该项权利,法律对此并未禁止。因此,《民法典》项下允许死者近亲属对其权益进行授权使用,这是商品经济社会下的必然。需要探讨的仅是应按照何种规则去进行使用。

 

考虑到《民法典》没有对死者利益这一特殊权益的行使规则进行规定,我们理解可按照《民法典》第300条规定“共有人按照约定管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权利和业务”,各近亲属均有管理的权利及义务。同时,《著作权法》第十四条规定“合作作品的著作权由合作作者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许可他人专有使用、出质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考虑到死者利益的无形性,该条所确立的以鼓励作品传播利用为目的的权利行使规则,可适用于一般的无形资产共有情形。因此,近亲属作为死者利益的共有人,只要其使用行为不会对权益存续、归属发生影响,就应当允许其分别行使权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权利转让、授予他人专有权时,才应以全部共有人协商一致为前提。司法实践中也是按照该规则进行裁判,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齐良芷、齐良末等诉江苏文艺出版社侵犯著作权纠纷案中,原告仅是齐白石的部分继承人,在起诉时未能获得齐白石全体继承人的授权,但法院仍然受理了原告的起诉并作出实体判决,支持了原告的部分诉讼请求。可见,AI复活逝者应取得死者近亲属的同意,但不要求全部近亲属均同意,近亲属也可以单独对外就死者权益进行授权使用。

 

四、AI复活逝者的合规建议

考虑到AI复活逝者的服务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目前没有特别直接的法律规范,但因为涉及到伦理和法律的多个方面,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较大。因此,我们基于相关服务经验,向AI复活的服务提供者,提供以下合规建议:

1、尊重家属意愿:在提供AI复活逝者服务之前,应当尽可能地获取逝者家属的明确同意和授权,签署相应的书面授权文件,充分尊重家属的意愿和情感,避免未经授权的服务对他们造成情感伤害或侵犯隐私。

2、确保服务透明度:相关服务提供者应向客户提供清晰、准确的服务说明,包括服务的范围、限制,服务的技术原理,服务和可能的风险。对于服务产生的成果,宜约定归属于近亲属所有,而非一味规定均属于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中使用的AI技术的信息透明度,避免误导客户,或产生其他争议。

3、数据保护:对于用于AI训练的相关逝者的资料,服务提供者应妥善保管和使用逝者的数据,防止数据泄露或被不当使用,应当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来保护逝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4、生成标注:根据当前的相关管理规范,AI复活技术的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死者复活的视频或者音频的合理位置进行显著标识及暗水印等标志,说明相关内容为AI生成,避免用户用于其他非法用途。

5、完善管理措施:AI复活技术的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注册、算法机制机理审核、科技伦理审查、信息发布审核、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完善服务协议,对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等。

 

相关领域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