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第三届“佘山国际法论坛”——“构建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论和话语体系研讨会”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承办,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协办,上海政法学院院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刘晓红教授及天元合伙人高想律师分别代表主办方及协办方致开幕辞,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科负责人许庆坤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刘晓红教授对参加会议的各位国际法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涉外法治是我国持续推进制度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化解外部风险的重要战略手段。刘晓红教授介绍,前不久,上海政法学院应时而需成立了涉外法治研究院和国际仲裁学院,并依托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涉外司法人才培训的传统优势,加快推进学校涉外法治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
高想律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与会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表示,天元律师事务所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型律师事务所,深耕国际法律事务,拥有一流的专业法律人才,以及跨境资本并购交易与境外上市的丰富经验,并时刻准备着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未来,天元将继续深化对国际法的研究,拓展境外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和建议。
会议主旨发言阶段由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特聘院长徐国建教授主持。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仁山教授和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晓君教授分别就“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方法与路径”“涉外立法体系的完善”“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构建”作主旨发言,为研讨会三个议题的具体展开奠定框架和基调。
议题一“涉外法治理论体系的构建”,由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石俭平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首席专家左海聪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霍政欣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丁丁教授、浙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赵骏教授依次发言,分别就国际法的不确定性与中国的国际法叙事、从法治话语到法治知识体系、如何提升涉外执法效能、涉外法治的概念厘定与体系构建、返程投资争议解决、涉外法治建设的宏观图景与发展路径作了精彩发言。
议题二“涉外立法体系的完善”,由上海政法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殷敏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所刘敬东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院院长陈卫佐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教授依次发言,分别针对加强涉外领域立法、国际商事仲裁立法的现代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修订等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议题三“涉外法治实施体系的构建”,由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盛红生教授主持。厦门大学法学院徐崇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王国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张生教授依次发言,分别就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之变、涉外法治实施体系建设、国家法律服务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等问题发表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会议闭幕式由许庆坤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晓燕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宋教授认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涉外法治理论和话语体系,应当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实践问题为研究中心,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市场化的手段探求涉外法治建设的真正需求,并寻求相应的制度供给和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涉外法治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供需匹配。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国的涉外法治建设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涉外法治理论和话语体系”这一主题得到充分探讨,并获得新华网等媒体的广泛报道。一直以来,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积极支持、参与诸多学术论坛及交流,亦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学术研讨及合作,未来天元也将继续支持各种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