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团队

天元汇聚各领域精英律师,拥有200余名合伙人,800余名律师及专业人员,凭借深厚的执业经验和项目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跨区域、综合性、一站式的法律服务和最佳商业解决方案。

专业领域

天元凭借30年法律实践经验和不断创新的执业能力,业务覆盖中国律师主要执业领域和新兴领域,并在诸多领域保持中国顶尖律师水准和跨团队综合服务能力,近年来连续承办了诸多开创先河的交易和极具行业影响力的项目和案件。

洞察资讯

天元律师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聚焦法律热点话题,凭借独到视角和市场洞察力,帮助客户了解法律最新变化,用专业的观察、分析与见解助力客户做出更为明智的商业选择与决策。

关于天元

作为国内具有长远历史和深厚文化的领先律所,天元始终以法律服务为根本,不断探索和创新,30年来与中国经济同向前行,在中国15个经济活跃城市设立办公室,在业内享有盛誉。

人工智能法律评论(2024年第2期)
日期:2024年06月01日

1、谷歌AI搜索功能建议用胶水固定披萨上的奶酪

5月中旬,谷歌在其年度开发者大会I/O上宣布了多年来全球搜索领域的最大变革:将其最新的AI模型植入了搜索引擎,试图一次性追赶竞争对手微软和OpenAI。然而,谷歌这项名为“AI Overview(AI概述)”的AI搜索功能一上线却遭遇了“花式翻车”,“建议用户用胶水将芝士固定在披萨上”“推荐摄入石头获取营养”等一连串荒谬的回答不仅让谷歌十分尴尬,也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对此,谷歌发言人表示,谷歌正在利用这些“孤立的”例子对其系统进行更广泛的改进。但社交媒体用户也分享了其他不准确的例子,表明这种情况普遍存在,谷歌是否可以短期内修正这个问题存在疑问。(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搜索引擎已经成为AI大模型落地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此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透露,百度搜索结果已有11%由AI生成,搜索服务最有可能成为AI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但从谷歌的AI搜索功能使用反馈来看,这个应用发展到成熟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相关AI搜索概述内容是以搜索置顶的方式展现,该等行为在法律上可能被认定为信息推荐。如相关AI概述信息存在错误,服务提供者可能被认定具有过错,用户有权主张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实践中,加拿大航空公司因其AI客服系统向客户提供错误的退款政策信息而败诉。对此,我们也建议相关AI搜索开发者关注该等搜索信息的准确性,加强对AI训练数据的清洗及标注,在交互界面明确告知用户,AI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设立相应的投诉反馈渠道,尽快修改移除有害或可能损害他人利益的概述内容,以降低可能的侵权风险。

 

2、腾讯大模型App元宝上线,自媒体测试搜索表现胜过GPT-4o

5月30日,腾讯公司宣布其混元大模型实现全面升级,并推出了基于该模型的App“腾讯元宝”,目前已在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上线。此次升级的腾讯元宝,相较于之前的测试版本,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新增了AI搜索、AI总结、AI写作等核心功能;在丰富日常生活方面,也增加了多个特色AI应用,并推出了创建个人智能体等新玩法。与其他大模型显著不同的是腾讯元宝接入了微信搜一搜、搜狗搜索等腾讯系搜索引擎,并通过AI技术的加持,大幅提升了时新资讯和知识类问题的搜索效果,使其在内容的及时性和丰富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或将是其核心竞争力。(来源:机器之心)

评论:联网搜索在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技术的工作流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联网搜索,RAG技术能够从互联网上的广泛数据源中获取相关信息,有效的提高大语言模型的准确性,减少幻觉的发生。腾讯元宝依托腾讯新闻平台及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庞大资源,再加上海量的知识储备积累,使其在内容的及时性和丰富度方面有着巨大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自媒体测试其搜索表现可以胜过GPT-4o。这方面我们有切身感受,微信公众号是团队近年来进行法律研究的首要工具,公众号内有各种学者、律师在先研究结果,可以为律师提供清晰的法律框架及依据,方便律师快速建立相关问题的思维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目前腾讯元宝无疑进一步放大了公众号在内容资源上的优势。

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传统内容平台的资源、数据依然会成为各大模型的竞争战场,是否获得数据授权可能直接影响大模型的表现。此前各平台关于数据抓取纠纷已经打得如火如荼,无论是刷宝APP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微梦公司诉简亦迅公司案、抖音诉小葫芦直播数据抓取案、腾讯诉斯氏新媒体公司案等均对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而随着大模型与内容平台的合作加深,此后将会衍生出更多涉及数据抓取与使用的不正当竞争纠纷。至少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下,我们建议各开发者应以获取必要授权为基本原则,避免使用未经授权的数据,在进行搜索时,可以对搜索来源的内容进行简要归纳,但是应避免完整的复制重现相关内容。

 

3、美国AI禁令再升级:在美从事AI工作的中国人或需要特殊许可

近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加强海外关键出口限制的国家框架法案」(ENFORCE法案),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该法案建议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系统和涉及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定义纳入出口管制范围。这意味着,不仅先进芯片/半导体及其制造工具会受到美国工业和安全局(BIS)的监管,人工智能系统和芯片/半导体及其制造工具一样,会被纳入出口管制。这个法案旨在限制向中国出口重要的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实现,以及AI模型权重和相关数值参数。特别是,持有H-1B签证的人工智能工程师,和之前芯片/半导体行业的硬件工程师一样,必须申请特殊的《出口管制许可证》才能在美国就业。(来源:新智元)

评论:2019年至今,美国在近年来对人工智能(AI)技术实施了一系列禁令和限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2023年10月发布针对芯片出口的禁令新规,2024年1月美国工业和安全局(BIS)修改了《出口管理条例》,2024年3月升级了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管控等措施。本次ENFORCE法案正是延续了此前的限制措施,进一步限制了AI及ML技术让渡给中国。这实际上将进一步限制中国AI企业采用美国基座大模型,如若法案落地,势必有大量国内的解决方案要做底座模型的迁移,可能促进国产大模型的发展。另一方面,该法案对于在美从事AI工作的中国人来说,可能需要申请特殊许可,合作项目和合同谈判可能因政治因素变得复杂,无端的增加国产大模型的出海难度,相关出海企业也要事先做好风险预案。

 

4、江苏省深度探索人工智能协助审判

5月29日,《法治日报》发表标题为“公正路上,AI和法官并肩作战”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江苏省在法院系统中深度应用人工智能(AI)的情况,例如苏州法院和华为公司、清华大学研发团队合作,从今年1月起应用“AI未来法官助手”,截至今年4月30日,两级法院依托该新模式办理案件21229件,苏州AI辅助办案系统已经涵盖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危险驾驶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物业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等九类案件。(来源:法治日报)

评论:随着AI技术的成熟,其与司法审判工作的结合,将会是司法现代化的重要趋势。AI工具的应用,可以帮助审判人员实现自动整理案情材料、一键生成文书等功能,能够显著减轻法官的工作负担,加快案件处理速度。这对于提高司法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虽然AI工具可以一键生成文书,但其依然只是作为法官审判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法官的角色,在司法决策过程中,人的判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AI技术仅作为增强人类法官能力的工具,作为法官裁判的辅助判断。我们作为法律从业者,也衷心希望该等AI工具可以更多的应用到司法实践中,有效的提高司法审判的可预见性及透明度。

 

 

相关领域
高科技与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