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8月26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一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加速科学发现进程,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二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三是“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四是“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五是“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六是“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意见》提出强化8项基础支撑能力,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来源:新华社)
评论:此前的AI法律评论,我们曾对《人工智能+》行动意见进行预测及分析。本次通过研读政策全文,我们对AI+技术的发展前景感到心潮澎湃。这不仅是一份产业促进政策,更是一份关乎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顶层设计。此后,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赋能百业的附加工具,而是被提升为驱动整个社会运行的国家级智能基础设施。这份行动意见的核心逻辑,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 国家队引领的场景革命。文件明确了政府与国企在开放应用场景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在智慧城市、医疗、能源等关键领域开放数据和需求,公共数据将作为战略资源,规范、系统的流向市场主体。同时,国家队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超大规模的真实应用场景,强力牵引AI技术的迭代与商业化落地,他们将直接采购和应用创新技术,为AI企业提供直接市场。
- 从模型竞赛转向生态为王。政策的重心已从追求基础大模型的参数竞赛,冷静地转向构建“开源开放、行业专用”的应用生态,要解决行业实际场景的真问题。文件鼓励发展垂直领域模型,意在将AI能力精准滴灌到具体产业中,形成“基础平台+行业应用”共荣的产业雨林,让AI成为各行各业的老师傅、好帮手。这体现了以用兴业的务实导向,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经济价值。
- 敏捷治理护航创新。面对AI的快速演进,文件提出了包容审慎的敏捷治理理念。通过伦理审查、安全评估、算法备案等软法工具,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间寻求动态平衡,网信办等监管部门将会更多的体现“严管厚爱”。同时,文件强调了核心技术的安全可控,确保在AI深度融入社会的同时,守住国家安全的底线。
这份《意见》预示着全民AI时代的到来,每个行业都将被卷入这场由数据、算力和算法驱动的深刻变革。对于企业而言,唯一的选择就是积极拥抱、深度融合。
2、马斯克旗下AI初创公司起诉OpenAI与苹果涉嫌垄断
埃隆•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xAI起诉OpenAI和苹果,指控它们从事反竞争行为。周一在得克萨斯州一家法院提交的诉讼指控这两家公司合谋垄断智能手机和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市场。
马斯克本月早些时候威胁要起诉苹果和开发ChatGPT的OpenAI,此前他声称苹果让其他AI公司不可能在其应用商店中占据榜首位置。马斯克的xAI开发Grok聊天机器人,但该产品始终难以取得ChatGPT那样的知名度。
马斯克的诉讼挑战苹果与OpenAI之间去年宣布的一项关键合作伙伴关系,根据该协议,苹果将OpenAI的人工智能功能集成到其操作系统中。马斯克的诉讼声称它们的协议锁定了市场,寻求推翻苹果进军AI领域的最重大举措之一,以及OpenAI的一项标志性交易。诉状称,被告达成一项非法协议并合谋利用苹果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垄断力量,来维持OpenAI在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领域的垄断力量。该诉讼还寻求追偿数十亿美元损害赔偿。
OpenAI驳斥马斯克的指控,称该诉讼是他对该公司发起更广泛攻击的一部分。OpenAI发言人称“这一最新诉讼符合马斯克先生的一贯骚扰模式。”苹果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评论:从美国反垄断法视角看,xAI此次诉讼的胜诉概率很低,但本次诉讼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法律战,战略价值远高于法律价值。
xAI若想胜诉,需跨越两大几乎不可逾越的障碍。首先,证明垄断地位难度极大。苹果是否为智能手机垄断者,仍是美国司法部(DOJ)全力论证的焦点。苹果会主张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为界定标准(其在该市场无垄断地位),而xAI需说服法官将相关市场限定为美国高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等狭窄范围,这一辩论漫长、高昂且成功率极低。而主张OpenAI是生成式AI垄断者更近乎不成立。生成式AI市场竞争激烈,Google、Anthropic、Meta及xAI自身均为实力参与者,称某企业有垄断力量是对法律概念的滥用。其次,证明反竞争协议更难。苹果与OpenAI的合作,法律上首先会被认定为产品整合,苹果有权为用户选择最优技术伙伴以提升产品竞争力,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体验。xAI需证明协议的主要效果是排挤对手而非优化产品,证明标准极高;且只要用户仍能从App Store下载Grok、Gemini等AI应用,xAI就难以主张市场封锁,将ChatGPT设为默认选项,也不等于法律层面的垄断排斥。
尽管法律劣势明显,马斯克仍推动诉讼,胜诉并非首要目标,而是追求骚扰式证据开示。xAI可要求苹果、OpenAI提交内部邮件、合作协议、高管通讯等海量敏感文件,既能大幅消耗对手资源与精力,若发现有损其形象或对监管有用的信息,便是重大胜利。而且本案诉讼相当于向美国司法部(DOJ)、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公开求援信。监管机构本就严格审查AI领域合作,诉讼提供了新弹药与公众压力,或推动监管者深入调查苹果与OpenAI的合作,甚至延缓二者未来的深度绑定。因此,本案无需过度关注法庭最终判决,未来数月证据开示阶段中,苹果与OpenAI内部运作的重磅信息能否被挖出,才是这场法律大戏的核心看点。
3、Grok导致超37万条用户聊天记录裸奔
xAI公司旗下的Grok AI聊天平台被曝出隐私问题。据《福布斯》报道,Grok网站上已有超过37万条AI聊天记录被发布并被搜索引擎索引,这意味着这些聊天内容已经对公众开放。目前,在谷歌上搜索“Grok聊天”,结果显示该搜索引擎已索引了超过37万条用户与Grok机器人的对话。这些共享页面展示了用户与Grok之间的对话内容,从简单的商业任务(如撰写推文)到生成关于克什米尔虚构恐怖袭击的图像,甚至尝试入侵加密钱包等不当内容。《福布斯》还查看了一些用户询问有关医学和心理学问题的对话,其中一些对话甚至透露了用户的名字、个人信息,一位Grok用户甚至与该机器人共享了至少一个密码。此外,用户上传的图像文件、电子表格和一些文本文件也可以通过Grok的共享页面查看。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聊天记录的内容显示Grok并未遵守xAI自己制定的关于禁止违禁药物及相关话题的规定。Grok向用户提供了制造非法药物(如芬太尼和甲基苯丙胺)、编写自我执行恶意软件、制造炸弹以及自杀方法的指导,甚至提供了一个刺杀马斯克的详细计划。(来源:数字法学研究)
评论:Grok这次事件,它完美诠释了AI行业先上线、后补票的管理风格,已经构成严重违规。这次事件最致命的地方在于,用户聊天记录并非被黑客攻破,而是被平台主动设为公开并允许搜索引擎索引。这表明xAI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完全违背了隐私始于设计的基本原则。将用户私密对话这种最敏感的数据设为默认公开,无异于将用户的日记本直接扔到公共广场。任何辩解在这条原罪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超过37万条记录,包含姓名、密码、医疗隐私、财务信息乃至非法企图,每一条被泄露的敏感信息都可能构成一个独立的伤害案例。这起事件为寻求巨额赔偿的集体诉讼律师们,提供了一个几乎不需要过多举证的完美案件。xAI面临的将不只是监管机构的天价罚单,更是可能让公司元气大伤的民事赔偿诉讼。
近期AI行业巨头丑闻频出,安全漏洞更是多的不可想象,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倾向。技术可以被追赶,但用户信任一旦因疏忽而崩塌,就再也无法挽回。用户的离去将是最终的惩罚。
4、Meta和OpenAI的AI爬虫对网站造成最严重的负担
云服务公司Fastly的报告显示,AI爬虫给开放Web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访问网站的AI机器人流量中AI爬虫占八成,剩余二成是AI抓取程序——用户请求大模型集成训练数据日期之后的信息时,抓取程序会按需要触发。Fastly的监测显示,网站负载的增加不是来自人类访客,而是机器人程序,尤其是AI公司的爬虫和抓取程序。其中Meta的AI爬虫占到了所有AI爬虫流量的52%,而Google和OpenAI分别占23%和20%,Anthropic仅占3.76%,Perplexity AI占1.12%。相比AI爬虫,AI抓取程序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流量爆发。Fastly称一个抓取程序每分钟产生了逾39,000个请求。98%的AI抓取程序流量来自于OpenAI公司。(来源:Solidot)
评论:AI搜索正从一个屠龙少年,迅速滑向自身成为恶龙的边缘。一方面,Meta、Google和OpenAI等科技巨头的AI爬虫流量,给网站带来了沉重的运营负担。这在法律上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种对他人竞争权益的侵犯。另一方面,AI搜索直接在结果页生成总结答案,让用户无需再点击进入源网站。这种行为对源网站提供的核心内容形成了实质性替代,直接切断了网站通过广告、电商等方式获取收入的商业模式。此前,Ahrefs在2025年4月发布分析显示,AI搜索总结功能让头部网站点击率暴跌34.5%。AI搜索的相关行为并非正当发展,而是对内容创造者的竞争利益的掠夺,这种商业模式是无法持久的,必然会爆发大规模的诉讼,无怪乎近期出现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社与朝日新闻社都选择起诉美国AI搜索公司Perplexity。
技术创新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AI搜索的边界在于,爬虫流量需有合理上限,内容聚合不得剥夺创作者回报。唯有在法律框架内驯服技术恶龙,才能让AI搜索回归提升社会效率的初心。
- 相关领域
- 高科技与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