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名车主起诉特斯拉欺诈获立案
9月21日消息,因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未兑现,多名车主起诉特斯拉(TSLA.US)欺诈,要求赔款事件有新进展。
今年8月,7名特斯拉车主以买卖合同纠纷为由,将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诉至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要求退还FSD功能购买费用并支付三倍赔偿金,目前案件已正式立案,正在等待一审开庭。
车主刘旻(化名)是此次案件的原告之一,他告诉红星资本局,出于长途开车的需要,2020年5月,他以5.6万元的价格在特斯拉销售门店购入了FSD。
“当时门店销售和马斯克都说,FSD完全自动驾驶一定能实现,即将在中国落地使用,并且以后会涨价,我相信就买了。”刘旻说道。在购买五年后,FSD确实涨价了,但相关功能仍未兑现。
今年2月25日,刘旻得知,部分国内车主已收到特斯拉首次开放城市道路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推送,但他咨询客服人员后却发现,当前“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只适配搭载了HW4.0的部分车型,配备HW3.0的车辆暂时不在推送范围内。3月24日,特斯拉方面曾回应“暂停FSD推送”的消息称,“团队正在完成3.0以及4.0硬件分别对应智能辅助驾驶软件的审批工作。各方都在积极推进相关进程,一旦准备就绪,便会尽快推送给大家。”
购买五年多,仍未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刘旻联系特斯拉申请退款,却一直没有得到正面回应,“客服人员只说没有权限,这个事儿要向上反映,但迟迟没有答复。”
刘旻不愿再被动等待,选择起诉。今年6月,刘旻和6名特斯拉车主以买卖合同纠纷为由,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退一赔三”,即退还购买FSD功能的费用,并支付售价三倍赔偿金。(来源:红星资本局)
评论:FSD的本次诉讼与苹果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宣传AI功能遇到的集体诉讼同出一辙。这本质上不是一个复杂的技术责任纠纷,而是一个经典的虚假宣传问题,是科技公司“PPT造车”营销策略的必然风险。特斯拉将一个尚在开发、迭代且受限于硬件和法规的期货功能,包装成一个可预见的确定性产品进行销售,这本身就游走在虚假宣传的法律红线边缘。本案诉讼的关键点将在于:消费者是否可以证明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具体、明确的虚假陈述,以及这些陈述是否足以误导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但无论判决结果如何,本次系列案件都会为所有AI企业敲响了警钟,过度营销AI能力所带来的短期收益,终将以长期的法律风险和品牌信誉的透支为代价。技术愿景不应成为逃避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合同义务的挡箭牌。
2、意大利率先通过人工智能立法
意大利成为欧盟首个通过全面规范人工智能使用法律的国家。该法律对利用AI技术造成危害的行为(如生成深度伪造内容)处以监禁,并限制儿童接触相关技术。
乔治娅·梅洛尼领导的右翼政府表示,这项立法与欧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法案》保持一致,是影响人工智能在意大利各地使用方式的决定性举措。
该法案规定,非法传播人工智能生成或篡改内容并造成危害的,将面临一至五年有期徒刑。针对利用该技术实施欺诈、身份盗窃等犯罪行为,将出台更严厉的处罚措施;同时在工作场所及医疗、教育、司法、体育等多个领域,也将制定更严格的透明度要求与人工监管规则,以规范技术应用。此外,14岁以下儿童使用人工智能需获得家长同意。
在版权问题上,法律规定:若作品源于真实的智力劳动,即使借助人工智能辅助创作仍受法律保护;而人工智能驱动的文本与数据挖掘仅被允许用于非版权内容或经授权机构的科学研究。(来源:环球要闻精选)
评论:意大利的AI立法是一次典型的抢跑式监管,意图在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落地前,率先用本国法律工具回应民众对AI技术最关注的问题。其亮点不在于产业促进,而是将AI滥用行为直接与刑事监禁挂钩,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立法表态,可能对深度伪造等侵权行为产生直接威慑力。然而,这种快准狠的立法也存在隐患,如何与即将实施的欧盟AI法案进行协调与衔接,避免出现法上加法的合规混乱,将是巨大挑战,更何况还有诸多立法限制技术发展的批判者。意大利的立法尝试,是AI治理中安全优先路线的激进选择,长期来看可能将面临多重问题。
3、Penske Media指控谷歌人工智能概览功能未经许可使用其内容
2025年9月12日,《滚石》(Rolling Stone)、《公告牌》(Billboard)、《综艺》(Variety)的母公司Penske Media对谷歌提起诉讼,指控谷歌未经授权使用其文章以生成人工智能概览内容,并将这些概览呈现在搜索结果中。据路透社报道,这起诉讼是美国出版商就人工智能技术对谷歌发起的首次重大挑战。
Penske Media表示,谷歌实际上迫使出版商必须同意将其文章用于人工智能概览生成,否则文章就无法在搜索结果中保持可见度。Penske Media在诉状中援引了联邦法院先前的一项裁决,该裁决认定谷歌占据美国搜索市场近90%的份额。Penske Media指出,谷歌利用这种优势地位规避了本应为内容转载和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支付的版权费用。
Penske Media指控称,目前导向其网站的搜索请求中约有五分之一会显示“人工智能概览”功能,这一比例还可能持续上升。与2024年底的收入峰值相比,搜索流量的下滑已导致其联盟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一。Penske Media表示:“我们有责任主动为数字媒体的未来而战,维护其完整性——而所有这些都受到了谷歌当前行为的威胁。”(来源:武大知识产权与竞争法)
评论:过去,以谷歌为首的搜索服务商能够为版权方带来流量,形成一种脆弱的共生。但现在AI搜索在页面直接总结并提供答案,实质上是截断了通往版权方的流量路径,将权利人的内容价值转化为自身AI产品的收益,这种此消彼长的竞争利益变化必然会带来纠纷及冲突,这构成不正当竞争法上典型的替代性结果。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针对AI搜索的诉讼将会显著增加,版权方将持续以不正当竞争、反垄断为名要求法庭对AI搜索的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这场诉讼的结果,将深刻影响全球新闻媒体、内容创作者与AI平台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4、美国FTC向7家AI聊天机器人公司展开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影响调查
2025年9月12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宣布对7家提供面向消费者的AI聊天机器人公司展开调查,重点关注这些技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潜在负面影响。此次调查依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6(b)条授权,要求企业提交关于其AI伴侣产品的运营、数据使用及安全措施的详细信息。
FTC指出,AI聊天机器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交流,可能使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对其产生信任甚至情感依赖。为此,FTC要求企业说明如何评估产品安全性、限制未成年人使用、向家长披露风险,以及是否遵守《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COPPA)。
调查对象包括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Facebook和Instagram所有者)、OpenAI、Snap等科技巨头。FTC特别关注企业如何通过用户互动盈利、处理数据、测试产品负面影响,以及执行年龄限制等合规措施。(来源:数字法学研究)
评论:AI伴侣对青少年心智的潜在影响,包括情感依赖、价值观塑造乃至信息茧房,是全新的法律议题。FTC此次调查体现了监管的前置化,它不再等待伤害发生,而是直指AI产品设计的底层逻辑。这明确传达出,随着AI技术对用户的扩展及渗透,所有的AI服务提供者都应考虑设置青少年模式,至少应做到数据防火墙、内容分级和关系刹车。数据防火墙意味着严格隔离未成年人数据,禁止用于模型训练或商业画像;内容分级需匹配心智成熟度,主动屏蔽不当信息,采取更严格的审查策略;而关系刹车则是更深层次的伦理设计,即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并干预可能导致成瘾或不健康情感依赖的交互模式。FTC的调查绝非小题大做,而是监管风暴来临前的明确信号。事实上,紧接着在9月16日,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下属的犯罪与反恐小组委员会就举行名为审查AI聊天机器人危害的听证会,可见近期内对AI产品的青少年模式审查将会越来越严,所有的AI企业都应该预先的做好合规准备。
- 相关领域
- 高科技与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