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终将去,时节如流已然来。无论愿与不愿,我们都只能挥别2018年,勇敢地踏上新一年的征程。作为港股市场的参与者,我们有幸见证了2018年香港IPO新政的落地和新股数量的增长,同时也看到有的企业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无奈。当所有数据定格于12月31日这一天,在面临着国内外诸多变数的新一年里,港股IPO市场又将如何自处?
有人说,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气运的体现,正所谓“盛世股票、乱世黄金”。如果我们对于国家民族总体上仍处于上升通道这一点坚定信念,没理由怀疑长期来看,会有更多优质的企业发展壮大到可以上市的规模。大陆企业赴港上市几十年来,从无到有,到现在几乎占据当年香港新股上市数量的半壁江山,正是大陆地区几十年来奋起发展经济的体现。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对目前阶段存在的挑战视而不见。对于新一年的经济形势,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测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其中“变中有忧”是历年来第一次提及。家国天下从来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内整体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体现,也难免承受着相应的压力。无论是报告期内业绩下滑,还是盈利预测下降,上市审核过程中都可能导致监管机构的关注,更遑论有的企业可能业绩下滑到不再满足上市条件的境地。
资本如水,因势而动,不仅在国内,国际上也是如此。中美两国的角力影响着千千万万企业的投资、生产及销售。双方之间贸易关税等分歧一日不解,相关企业对于经济前景的担忧始终徘徊不去。两国元首达成的90天磋商期限已逐日临近,最终结果如何仍不能说完全确定。即使双方同意达成“共识”,还需要听其言、观其行,毕竟此前过程中反复已不止一次。除直接向美国进出口的企业受到影响之外,不少企业虽然直接的客户或供应商不在美国,但上下游产业链传导之下仍可能受到波及。这些企业的赴港上市之路并非高枕无忧,仍面临着不可测的变数。
危中有机,事在人为。在承认存在各方面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的一年港股IPO可能会有的一些机遇:
一
2018年港股新政(生物科技、同股不同权等)体现了拥抱新经济的态度,吸引了一大批企业慕名而来。新政的发力不是一蹴而就,企业从了解港股这一选项、进行筹备到上市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新的一年里,新政还可能会继续发力,鼓励及引导企业赴港上市。
市场是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对于规则制定者而言,若能够让博弈规则尽量清晰、透明及可预期,市场参与者将在规则之下进行调整和适应。港股IPO制度这次改动不易,从“放风”征求意见开始,可以说是旷日持久,方有2018年新政的落地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香港监管机构会珍视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巩固和完善发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红利的导向作用。
市场在某些方面也有击鼓传花的情况,不少企业发行价格受到前期私募投资者的估值影响。上市后如能展示实实在在的业绩,二级市场投资者最终会乖乖掏钱来买企业的股票。对于上市后股价下跌的问题,香港监管机构的关注之处在于这一现象是否和市场制度、市场结构有关,也会不断检视IPO制度是否仍有可以完善的地方,并考虑将新股定价到上市交易的时间缩短,从而让定价更接近市场情况。
二
2018年港股有很多企业排队申请上市,目前队尾已经排到2019年。整体来看因申请企业较多,审核时间可能比之前要长,但相对而言仍然可控,也没有关上大门。对于企业家来说,时间成本是进行决策时重要的考虑因素,谁都无法断言错过这个周期,下一个周期会何时到来。不可否认资本天生逐利而敏感,过去一年里很多企业申请赴港上市,本身也反映了资本对于抓住这一轮时机的急迫感。只要大的经济环境保持平稳而港交所上市的门保持敞开,相信仍然会有不少企业继续这一征途,因为无论凛冬是否将至,总要提前备好冬衣。在香港监管机构加班加点审核文件的同时,申请中的企业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定力;当然对于尚未提交申请的企业而言,最好在提交申请之前能够充分做好准备。
三
2018年港股IPO数量及募资额的增加使得港交所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能够有更好的财务表现,而港交所本身也有动力继续维持相对良好的IPO市场,毕竟这是一个鱼水相依的关系。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港交所高管为了向世界推介港股IPO,风尘仆仆,四处宣讲,参加了很多市场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港股新政才广为人所知。在新的一年里,没理由认为港交所会停下宣传的脚步,被动地任凭外在的经济形势左右。在大陆不少地区的企业家看来,香港资本市场可能仍然陌生。但不可否认陌生也孕育着宣传和开拓的机遇,毕竟无论在哪里,优质的企业本身都是一切IPO项目的缘起。
时光和潮水从不等人,无论对于2019年心怀忐忑或憧憬,新一年的脚步从来都不会停下。当新一年的大幕开启,各色人物登场,又不知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港股IPO市场的预期而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甚至可能因立场及利益的不同而大相径庭。相信挑战与机遇并存,而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人们。